、
安全保護系統(tǒng):汽路采用主安全閥+沖量安全閥(或彈簧安全閥)來實現安全保護。當管道內蒸汽壓力超過允許值時,安全閥即自動開啟排除蒸汽。當壓力恢復至規(guī)定值時,安全閥即自動關閉。使二次蒸汽壓力保持在允許值內,保證設備和管路的安全運行。為了防止在運行過程中給水管道內的減溫水壓力突然降低,產生蒸汽通過噴嘴反沖入給水管道的現象,在減溫管道上近噴嘴處裝有止回閥。4、 控制系統(tǒng):根據用戶訂貨要求有:RKG控制柜(見減溫減壓自控系統(tǒng)部分)、PLC控制柜、DCS系統(tǒng)等;
三、 裝置設計標準
1、JB/T6323-2002 《減溫減壓裝置》
2、GB50316-2000 《工業(yè)金屬管道設計規(guī)范》(2008年修改)
3、JB/T3595-2002 《電站閥門 一般要求》
4、GB/T10868-2005 《電站減溫減壓閥》
5、GB/T10869-2008 《電站調節(jié)閥》
6、JB/T9624-1999 《電站安全閥 技術條件》
7、GB/T12243-2005 《彈簧直接卸荷式安全閥》
8、GB/T12241-2005 《安全閥 一般要求》
四、 安 裝
1、 在本裝置的進口處應裝有閘閥,供啟閉用。
2、 在本裝置安全閥處下部須設一固定支架,在裝置兩端的適當位置處應各設一滑動支架。在裝置兩端連接處應考慮熱補償措施或自然補償
,在蒸汽出口處適當位置的低點須裝設疏水器。
上述閘閥、支架
、補償措施、疏水器等由用戶根據以上情況自行解決
。
3、
安裝各閥門時須注意蒸汽和和減溫水的流向。4、
本裝置安裝完畢后,將減壓閥和給水系統(tǒng)的閥門拆下,并對整個管道進行吹洗
,清除管道內的電焊渣
、焊塊等污物,檢查確認沒有任何雜物時再裝上已拆的閥門
,然后進行水壓試驗
。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
1.5倍或按圖樣要求,試驗時,須將安全閥卸下
,沖量安全閥用試壓悶板密封,然后加壓
,保持
5分鐘,檢查所有連接處不得有滲漏現象。
5、
拆裝噴嘴時,注意噴水方向與蒸汽的方向應一致。
6、
通電前,仔細檢查各部分是否與圖樣有不符,如有請糾正
。
7、 特別警告!必須確保管道內無污物,若有如焊渣等,將堵塞文丘里管內噴嘴孔(或減溫減壓閥內噴孔)使溫度減不下,不能正常工作,
嚴重時會造成安全閥失靈及損壞減壓閥和電動執(zhí)行器。
五、 運 行
1、
運行前的準備工作: 1.1必須檢查管道上各法蘭之間、法蘭和附件之間的連接、各閥門的啟閉
、及安全閥的動作是否正常
;檢查各儀表是否完好,確認各儀表電路已接通
。
1.2關閉蒸汽進口處的閘閥和減溫水進口處的截止閥,用手動操作電動執(zhí)行器,驗證減壓閥及給水調節(jié)閥的行程
、閥門全開及全閉時的位置與電動執(zhí)行器行程是否一致
。然后確定閥門和電動執(zhí)行器是否可投入正常運行。
1.3運行前,本裝置及通向用戶的管道和附件均須進行預熱
。預熱程序是:
將減壓閥稍微開啟(約全行程5%),關閉減溫水進口處的截止閥,然后慢慢地打開進口處閘閥
,輸入新蒸汽進行預熱。預熱時蒸汽壓力應在
0.02~0.05Mpa之間,預熱時間
>60分鐘。
2、 試運行:
預熱結束后,打開減溫水進口處截止閥
,并逐漸開啟蒸汽進口處閘閥,按每分鐘升高
0.1-0.15Mpa的速度逐漸升壓,同時用手操作減壓閥和電動調節(jié)閥
,使蒸汽的壓力、溫度達到使用要求
。在升壓過程中
,當壓力升到額定壓力的
50%時,用手動使安全閥起跳(連續(xù)起跳次數不要超過3次,以免損壞密封面)
。檢查安全閥的啟閉是否靈敏,確認后按圖樣規(guī)定定好安全閥的開啟壓力
。打開疏水器
,排出冷凝水
。通過調整,蒸汽參數達到規(guī)定值后方可投入使用
。
具體升壓過程為:手動將閥位調整到10~20% ,緩慢開大進口端閘閥,當壓力接近目標值時
,將執(zhí)行器切換至自動
,使系統(tǒng)進入自動狀態(tài),繼續(xù)緩慢開大閘閥
,觀察運行情況
,調試完畢。減溫操作同理
。
3、
運行中的注意事項: 使用的減溫水建議用純凈水或軟化水,禁止使用硬水,不得帶有固體雜質以防堵塞噴嘴
。
4、 停運:
停運前應先通知供汽部門及汽源部門,然后逐漸關閉減溫減壓閥(或減壓閥)和電動調節(jié)閥
,逐漸降低壓力和溫度至閥門*關閉。
減壓閥、電動調節(jié)閥*關閉后
,關閉蒸汽進口處閘閥和減溫水管道上截止閥,打開疏水器排出冷凝水
。
六、
日 常 維 護1、 運行期間應經常觀察蒸汽和減溫水的流量、壓力和溫度的變化
。詳細記錄各儀表的讀數。
2、
按規(guī)定定期檢查安全閥啟閉的靈敏度和回座的密封性,保證其正常動作。
3、 定期檢查各閥門及附件的機構運動靈敏性,發(fā)現損壞部件應及時修復或更換。閥門檢修后應進行水壓力試驗。
4、 定期檢查和校驗自動控制儀表(具體見各儀表使用說明書)。
七、 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現象 | 原因分析 | 排除方法 |
壓力降不下來,二次壓力過高安全閥起跳 | a.用汽量過小,或已停止用汽而未及時調整減壓閥開度。 b.減溫減壓閥處于極限工作狀態(tài) | a.及時調整減壓閥開度 |
安全閥頻頻起跳 | a.二次壓力過高,安全閥的開啟壓力值不能適應 | a.調整減壓閥的開度 ,使二次蒸汽壓力在規(guī)定值內。 b.清洗和研磨密封面 |
溫度降不下來 | a.減溫水壓力偏低 | a.調整減溫水壓力,使其在額定范圍內 。 . b.適當降低減溫水壓力或根據實際減溫水壓力 ,重新設計節(jié)流器。 c.疏通噴嘴孔或更換 |
減溫減壓閥(減壓閥)在通汽后 ,執(zhí)行器拉不動 | 閥門填料函部分過緊 | 松填料函壓緊螺栓,以不漏為止 |
第二部分:減溫減壓閥組自控部分
一、概述:根據本裝置及生產的實際需要,自控部分提供了一次壓力的現場及遠傳顯示;二次壓力的遠傳集控;一次溫度的現場及遠傳顯示;二次溫度的遠傳集控。
二、控制方案:根據工藝要求采用了常規(guī)的PID控制。
三、PID的控制原理:
在本裝置中,應用的PID調節(jié)器,控制規(guī)律為比例、積分、微分控制,簡稱PID控制,又稱PID調節(jié)。PID調節(jié)以其結構簡單、穩(wěn)定性好、工作可靠、調整方便而成為工業(yè)控制的主要技術之一。實際中也有PI和PD控制。PID控制器就是根據系統(tǒng)的誤差,利用比例、積分、微分計算出控制量進行控制的。
1.比例(P)控制
比例控制是一種簡單的控制方式。其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成比例關系。當僅有比例控制時系統(tǒng)輸出存在穩(wěn)態(tài)誤差(Steady-state error)。
2.積分(I)控制
在積分控制中,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的積分成正比關系。對一個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 ,如果在進入穩(wěn)態(tài)后存在穩(wěn)態(tài)誤差,則稱這個控制系統(tǒng)是有穩(wěn)態(tài)誤差的或簡稱有差系統(tǒng)(
System with Steady-state Error) 。為了消除穩(wěn)態(tài)誤差
,在控制器中必須引入
“積分項”。積分項對誤差取決于時間的積分 ,隨著時間的增加
,積分項會增大。這樣
,即便誤差很小
,積分項也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加大,它推動控制器的輸出增大使穩(wěn)態(tài)誤差進一步減小
,直到等于零
。因此,比例
+積分(PI)控制器,可以使系統(tǒng)在進入穩(wěn)態(tài)后無穩(wěn)態(tài)誤差。 3. 微分(D)控制
在微分控制中,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的微分(即誤差的變化率)成正比關系。 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在克服誤差的調節(jié)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振蕩甚至失穩(wěn)。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較大慣性組件(環(huán)節(jié))或有滯后(delay)組件,具有抑制誤差的作用,其變化總是落后于誤差的變化。解決的辦法是使抑制誤差的作用的變化“超前”,即在誤差接近零時,抑制誤差的作用就應該是零。這就是說,在控制器中僅引入“比例”項往往是不夠的,比例項的作用僅是放大誤差的幅值,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“微分項”,它能預測誤差變化的趨勢,這樣,具有比例+微分的控制器,就能夠提前使抑制誤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,甚至為負值,從而避免了被控量的嚴重超調。所以對有較大慣性或滯后的被控對象,比例+微分(PD)控制器能改善系統(tǒng)在調節(jié)過程中的動態(tài)特性。
四、PID參數的整定:
原則上儀表就有PID自整定功能,如實在控制效果不佳可按如下方法整定:
1.整定比例控制
將比例控制作用由小變到大,觀察各次響應,直至得到反應快、超調小的響應曲線。
2.整定積分環(huán)節(jié)
若在比例控制下穩(wěn)態(tài)誤差不能滿足要求,需加入積分控制。
先將步驟(1)中選擇的比例系數減小為原來的50~80%,再將積分時間置一個較大值,觀測響應曲線
。然后減小積分時間
,加大積分作用,并相應調整比例系數
,反復試湊至得到較滿意的響應
,確定比例和積分的參數。
3.整定微分環(huán)節(jié)
若經過步驟(2),
PI控制只能消除穩(wěn)態(tài)誤差,而動態(tài)過程不能令人滿意,則應加入微分控制
,構成
PID控制。 先置微分時間TD=0,逐漸加大TD,同時相應地改變比例系數和積分時間,反復試湊至獲得滿意的控制效果和PID控制參數。
4.PID經驗數據
溫度:P = 20—60% I = 180—600S D = 3—180S;
壓力:P = 30—70% I = 24—180S D = 0S(切除);
流量:P = 40—60% I = 6—60S D = 0S(切除);
液位:P = 20—80% I = 60—300S D = 0S(切除)。
五、自控圖紙(每套設備有對應控制電路圖見設備清單)
六、接線:按照控制圖認真準確無誤接線即可進入調試階段。